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

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肠痈范围。多因饮食失节,寒温不调,情志所伤,暴急奔走等而成。症见脐腹部走窜疼痛,数小时后固定于右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伴恶心呕吐寒热不适,进而热盛肉腐,瘀结成块,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若热毒炽盛,正虚邪实,则易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甚或亡阴亡阳,并发中毒性休克,是为本病之严重者。若病势迁延或治不如法,下焦湿热未尽者,可遗有盆腔脓肿。病后气血失和,瘀阻肠道,可形成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分为三期,即瘀滞期、蕴热期、毒热期。瘀滞期以行气活血为主,清热解毒为辅;蕴热期以清热解毒及行气活血并举,辅以通便或利湿药物;毒热期宜大剂清热解毒为主,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为辅。方用大黄牡丹皮汤及红藤煎加减。并可用针灸疗法及局部外敷中药。若体虚无大热者,亦可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血象、体温、体征等变化,必要时配合应用抗生素、输液等,可使大部分患者免于手术而治愈。对各种类型的梗阻性阑尾炎,以及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例,仍以手术治疗为妥。

猜你喜欢

  • 顾世澄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一名澄,字练江。安徽芜湖人。出身世医之家,迁居扬州,在扬州业医四十余年,闻名于当地,尤以长于疡科著称。曾汇集前代有关治方,并录其先祖宁华、父青岩家藏秘方,辑成《疡

  • 辨证

    辨析疾病证候。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环节之一,参见辨证论治条。

  • 四肢缓弱

    证名。指四肢弛软无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多见于中风、痿、痹等症。参见各有关条。

  • 秘验清胃饮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七。石膏、栀子、黄连、黄芩、当归、生地黄、白芍药、苍术各一钱,青皮八分,细辛、藿香、荆芥穗各六分,升麻五分,牡丹皮、甘草各四分。水煎,食后缓缓含饮。治风热湿痰,牙痛龈肿,

  • 小泽兰

    出《雷公炮炙论》。即泽兰,详该条。

  • 十号节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宝花散,见该条。

  • 捏腕骨入髎法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腕关节脱臼的整复。医者握患者的手指(前脱手心向上,后脱手心向下)向远端牵引,同时另一手拇指下压尺桡骨下端或突出的腕骨,即可复位。

  • 李穷白玛

    见舒卡·年姆尼多吉条。

  • 阴寒凝结

    因阳气衰弱,寒邪留滞,出现的寒证病机。其表现有面色苍白、喜温恶寒、四肢不温、腹痛便结、月经不调或局部拘挛疼痛等。治以扶阳温经为大法。又如寒痹久治不愈或外科阴疽等,亦属阴寒凝结。

  • 荡腿

    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立位,手扶台或椅,将同侧下肢提起,作前后摆荡,逐渐增大幅度和力量。适用于髋腿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