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

急腹症之一。指肠管急性梗阻不通的病变。属祖国医学关格肠结范围。多因肠道功能失调,气机失司,加之饮食不节,寒凝热闭,湿阻血瘀虫积食滞,或肠管内外各种机械性因素(如扭转、狭窄、肠内外肿瘤压迫、疝嵌顿、肠粘连等)而致肠道通降无权,传化失职而发为本病。临床以腹痛呕吐、胀闷、便闭为主,腹部拒按,晚期可吐出粪便,神志恍惚。常并发严重脱水,腹膜炎与中毒性休克。多可扪及腹部包块,或有瘀血便出,舌质暗红,苔多黄燥,脉弦紧或沉弦而涩。治宜开结通下为主,用大承气汤化裁;寒邪内结者,用大黄附子汤温下之。并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多可免于手术而治愈。对肠道肿瘤、畸形、绞窄性疝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梗阻或非手术疗法无效的病例,仍应行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休惜痢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休息痢。见该条。

  • 数脉

    脉象之一。脉来急速,一息五至以上。《脉经》:“数脉来去促急。”主热证。数而有方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 经崩

    病名。亦名经血暴下。指月经来潮量多,其势如水塘河渠之崩决。徐润之《最新三字达生续编》:“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参见血崩条。

  • 幼幼近编

    儿科著作。又名《证治大还幼幼近编》。4卷。清·陈治撰。十七世纪末刊行。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前三卷主论痘疮主治,后一卷论小儿杂病诊法及证治。

  • 灵枢悬解

    书名。9卷。清·黄元御撰。注。刊于1756年。本书根据通行本《灵枢》81篇的主要内容,按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及疾病9类的次序重予编次,并在个别原文段落之后加以简注。现有《黄氏

  • 针灸学简编

    针灸著作。中医研究院编。共六篇:针灸的发展及特点、经络、穴位、针法、灸法、临床治疗。书中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在继承和发扬针灸学遗产的基础上加以系统的整理。可供西医学习针灸及中医进修参考。1959年人民卫

  • 瘀血头痛

    病证名。指头部外伤或由久病入络引起的头痛。见《医碥·头痛》。症见头痛如锥刺,痛有定处,时发时止,经久不愈,或面色晦滞,舌有瘀斑,脉涩等。《医林改错》以头痛“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

  • 目下网

    指足阳明筋的支筋,网维于目下胞。《灵枢·经筋》:“阳明为目下网。”

  • 足胫冷

    按诊。病人自觉足胫冷,或医生按之较正常冷,主阳虚。

  • 周鹤群

    【介绍】:见凌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