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志意

志意

精神意识活动中有关控制和适应的能力。《灵枢·本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猜你喜欢

  • 道藏

    书名,为一大型丛书。约成书于宋代(960~1279年间),系道家仿佛家的大藏经编辑而成。内容庞杂,包罗甚广,不少是专为祈祷神仙的,有些是子书,也有医书。《内经》、《千金方》亦被包括在内。其他如炼丹、服

  • 发哽

    病名。因食物中混有毛发,误食而哽于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入。宜急取出之。参见哽喉条。

  • 田菠菜

    见《湖南药物志》。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 真脏脉

    简称真脉。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即无胃、神、根的脉,可见于疾病的危重阶段。《素问·玉机真脏论》:“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肺脉至,大而虚,

  • 皮肤针

    针具名。一种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因其刺激仅及皮肤,故名。可用6~7号缝衣针5~7枚,横插入一根钻有孔眼的竹箸末端并加线固定,亦称箸针。市售小锤式皮肤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梅花针、七星针、丛针等

  • 悬雍垂

    解剖部位名称。出《灵枢·忧恚无言》篇。又名小舌、蒂丁、蒂中、喉花、蒂中、帝中、帝钟。为口腔内软腭游离缘之向下突出者,张口作“啊”音即可见。其与咽前柱(舌腭弓)、咽后柱(咽腭弓)及喉核(腭扁桃体)共组成

  • 霍乱燃犀说

    霍乱专著。2卷。清许起撰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作者认为霍乱有寒热之分,热霍乱是感受夏秋湿土之气,邪从热化;寒霍乱是因人体中阳气素虚,复贪凉喜冷,湿从寒化。两者证治不同,治当详辨,附列效方若干。现

  • 红断纹裂舌

    舌红有横断裂纹而痛。裂纹不深者,多为老年素体阴亏,宜补肾滋阴。裂纹深而多者,为阴虚火旺,宜滋阴降火(见《伤寒舌鉴》)。

  • 缪慕台

    【介绍】:见缪希雍条。

  • 小红米果根

    见《云南中草药》。为对节树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