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系生于足三里穴处之痈疽。多由劳损伤筋,胃热壅结而成。初肿形如牛眼,拘急冷疼,其色青黑,渐增肿痛,一般五、七日破溃,出紫血,次出稀脓。宜内服加味三星汤,外用太极黑铅膏。余参见外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指小儿痰实停于胸膈,胸闷气逆,时复呕吐,不欲饮食。治疗参小儿痰实条。
①病证名。出《素问·评热病论》。指热性病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症见出汗后仍发热,狂言,不能食,脉躁疾,多属重证。临床可根据患者有无阳明腑实证,而分别采用清法或下法。②运气学说术语。见《素问·五运行大
病证名。指睑缘生疮,累及角膜。《世医得效方》:“眼胞患斑疮,热气冲透睛中,疼痛泪出,翳如银片,肿涩难开,宜服柴胡散。”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鬼禄。位于上唇系带之中点处。主治癫狂,昏迷谵语,小儿惊痫等。直刺0.1~0.2寸。
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卓有成效的保健拳法。原为技击,据说来自明·戚继光根据民间拳术总结出来的拳经三十二势。近代太极拳按流派可分为五类: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和孙氏太极拳,各有特点。
病名。六畜痫之一。见《小儿药证直诀·五痫》。即牛癫。详六畜痫、牛癫条。
【介绍】:南宋医家。字孟玉,号是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为淮南幕官,1196年(庆元二年)辑成《是斋百一选方》20卷。
《灵枢经》篇名。忧,忧愁;恚,忿怒;无言,指失音。本篇论述忧愁和忿怒引起失音,故名。内容论述发音的生理以及在情绪过于激动或遭受风寒侵袭会引起失音的病理,并介绍其针刺法。
【介绍】:参见张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