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足软弱无力。《医学入门》卷五:“脚软,筋痛者,大补阴丸,去地黄,加白芍、知母、甘草,倍牛膝。”《古今医案按·痿》:“两脚软弱无力,不能起者,……淫热成痿,正合东垣清燥汤例,但药力差缓,难图速效
出《本草图经》。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即红雪,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雍在心经,致伤于耳。五种:耳痔、耳蕈、耳雍、耳塞、耳烂。”详各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指下疳生在尿道口旁,可见棕眼小孔,孔内作痒,用手挤捻有少量脓液流出。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颧部的一种疔疮。即颧疔,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