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
①指胃腔下口幽门部。《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素问·调经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②经穴名。代号RN10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下管。别名幽门。属任脉。足太阴、
经穴别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解溪,见该条。
病名。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引起的痉病。《外科枢要》卷三:“大凡痈疽溃后,筋微肉烂,脓血大泄,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急,恶寒惕搦,甚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涎壅盛,便闭汗出,不时发热,此气血俱虚而传变,虽与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即槟芍顺气汤,见该条。
喑,为瘖的异体字。即失音。详该条。
【介绍】:见杨继洲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通天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茯苓,详茯苓条。
经穴名,代号SI8。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合(土)穴。位于尺骨鹰咀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屈肘取穴。一说在“天井外旁五分”(《针灸集成》)。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及尺神经;并有尺侧上、下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