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女萎

女萎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萎

药材名称女萎

拼音Nǚ Wěi

别名木通[云南]、白木通[湖南]、粗糠藤、万年藤、穿山藤、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

来源毛茛科铁丝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以根、茎藤全株入药。秋季采收,扎成小把,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消炎消肿,利尿通乳。用于肠炎,痢疾,甲状腺肿大,风湿关节疼痛,尿路感染,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女萎

药材名称女萎

拼音Nǚ Wěi

别名蔓楚(《唐本草》),牡丹蔓(《植物学大辞典》),山木通木通草、白木通、穿山藤、苏木通(《湖南药物志》),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李当之《药录》

来源毛茛科植物女萎。秋季采收,取地上茎,剥去祖皮,切段,晒干。

原形态落叶攀援藤本。茎近方形,紫色,被白色柔毛。3出复叶,对生,小叶卵形,长2~6.5厘米,宽1.2~5.5厘米,中间小叶较大,上部有时3裂,基部圆形,先端尖,边缘中部以上具2~3缺刻状钝齿,中部以下全缘,两面均被伏短白毛;叶柄细长。圆锥状聚伞花序;花白色,径约2厘米;萼片4,外面密被毛,内面无毛;无花瓣;雄蕊多数,花药较花丝短,黄色;心皮多数,被短毛,花柱有长白毛。瘦果狭斜卵形,长约5毫米,花柱不落而延长。花期8月。

生境分部生长山野,亦有栽培。分布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槲皮素、有机酸,甾醇及少量生物碱。

性味《唐本草》:"味辛,温。"

功能主治治泻痢脱肛,惊痫寒热,妊妇浮肿,筋骨疼痛。

①李当之《药录》:"止下,消食。"

②《唐本草》:"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

③《湖南药物志》:"治妊妇浮肿,项下瘿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剂。外用:烧烟熏。

复方①治久痢脱肛:女萎(切)一升,烧熏之。(《产乳集验方》)

②治筋骨疼痛:女萎藤五钱,蔓性千斤拔五钱,路边荆三钱,老钩藤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女萎

药材名称女萎

拼音Nǚ Wěi

英文名stem of October clematis

别名蔓楚、牡丹蔓、山木通木通草、白木通、穿山藤、苏木通、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花木通、菊叶威灵仙

出处李当之《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女萎的藤茎、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apiifolia DC.

采收和储藏:秋季开花时采收带叶茎蔓,扎成小把,晒干或随时采用鲜品。

原形态女萎,藤本。小枝密生贴伏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7cm;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2.5-8cm,宽1.5-7cm,通常有不明显的3浅裂,边缘有锯齿,或有缺刻状的粗锯齿或牙齿,上面疏生贴伏短柔毛或无毛,下面通常疏生短柔毛,或仅沿叶脉生较密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花序梗、花梗密生贴伏短柔毛,花梗上小苞片小,钻形或无;两性花,直径1-1.5cm;萼片4,狭倒卵形,长7-8mm,白色,开展,两面有短柔毛,外面较密;花瓣无;雄蕊多数,无毛,长4-6mm,花丝比花药长约5倍;心皮少数,被短柔毛。瘦果狭卵形,长3-5mm,不扁,有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1.2-1.5cm。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000m的山野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大别山以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

性状1.性状鉴别 茎类方形,长可达数米,缠绕或切段,直径1-5m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通常有6条较明显的纵棱,被白色柔毛,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白色,可见多数细导管孔,髓部疏松。叶对生,三出复叶,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顶生小叶片较两侧小叶片大,常呈不明显的3浅裂,边缘有缺刻状粗锯齿或牙齿,暗绿色,两面有短柔毛。

总叶柄长2-9cm,常扭曲。有的带有花果。气微,味微苦涩。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为六角形。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切向延长。皮层较狭。中柱鞘纤维1-2层,断续相接成环(嫩茎无纤维);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大小相间排列,形成层不明显,导管类图形或长圆形,多单个排列,直径50-250μm。髓部较小,约占茎的1/4-1/2,细胞类圆形。

化学成分根含乙酰齐墩果酸(acetyl 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豆甾醇(stigrn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花、叶含槲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等黄酮类化合物。

鉴别理化鉴别 (1)取粗粉1g,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约15min,滤过。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1滴,溶液立即产生绿色沉淀。另取滤液滴于6cm圆形滤纸上,滴加氯仿展开,烘干,喷1%三氯化铝乙醇液,再烘干,紫外光灯下观察,中心部有黄绿色荧光。

(2)取粗粉2g,加甲醇20ml,回流20min,滤过。浓缩成3ml,吸取10μl点于中华层析纸上,以正丁醇-醋酸-水-氯仿(8:2:10:1)的上层液为展开刘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乙醇液,烘干,于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棕色、蓝色、黄绿色3个斑点。

性味味辛;性温;小毒

归经归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中理气,利尿,消食。。主主治风湿痹证,吐泻;痢疾;腹痛肠鸣;小便不利;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本品内服剂量不可过大,否则可引起胃部不适,呕吐,腹泻,食欲大减,头痛,胸闷,四肢无力或面部浮肿。

各家论述1、李当之《药录》:止下,消食。2、《唐本草》: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3、《湖南药物志》:治妊妇浮肿,项下瘿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单根木叶

    药材名称单根木叶拼音Dān Gēn Mù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海南狗牙花的叶。全年可采。性味苦辛,凉,有毒。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寄生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生藤药材名称寄生藤拼音Jì Shēnɡ Ténɡ别名上树酸藤、大叶酸藤、黄藤、堂仙公、酸藤公来源檀香科寄生藤Henslowia frutescens Cham

  • 索骨丹

    药材名称索骨丹拼音Suǒ Gǔ Dān别名水五龙、慕荷、牛角七、红骡子、鬼灯檗、山藕、作合山、红药子、黄药子[陕西]来源虎耳草科鬼灯檗属植物老蛇盘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

  • 淡竹壳

    《中药大辞典》:淡竹壳药材名称淡竹壳拼音Dàn Zhú Ké别名淡竹箨(《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之箨。功能主治《纲目拾遗》:"能去目翳

  • 刺黄连

    《中药大辞典》:刺黄连药材名称刺黄连拼音Cì Huánɡ Liá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假豪猪刺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原形态常绿灌木,高0.5~1.5米,茎

  • 滑石

    《中国药典》:滑石药材名称滑石拼音Huá Shí英文名TALCUM别名画石来源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

  • 蕤核

    药材名称蕤核拼音Ruí Hé别名蕤仁、马茄子来源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扁核木Prinsepia uniflora Batal.,以核仁入药。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去果肉,晒干,用时打碎果

  • 滇榧子

    药材名称滇榧子别名沙松果来源麻黄科滇榧子Torreya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杀虫,消积,润燥。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牛角藓

    药材名称牛角藓拼音Niú Jiǎo Xiǎn英文名cattle horns moss别名短叶牛角藓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牛角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to

  • 秀丽槭

    药材名称秀丽槭拼音Xiù Lì Qì英文名Elegant Maple别名丫角枫、五角枫。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秀丽槭的根及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 ele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