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瘕泄

大瘕泄

古病名。《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本病后人有数解:①即痢疾。《研经言》:“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②一种阴虚似痢症,由肾虚所致。《医贯·痢疾论》:“又有一等阴虚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阴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其证红白相杂,里急后重,悉似痢疾,必小便短涩而痛,或不通而痛,或欲小便而大便先脱,或欲大便而小便自遗。”治宜补肾,用附桂八味丸补骨脂肉豆蔻阿胶等。③即肾泄。《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又言大瘕泄者,即肾泄也。每在五更天明之时。”④指热泄之一。《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曰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而变为热泄也。”宜用八正散木香槟榔,再用天水散。⑤指泄而腹有瘕聚。清·怀抱奇《古今医彻·杂症》:“大瘕泻,则腹中有瘕,时作时止也。”

猜你喜欢

  • 元珠膏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木鳖子肉十四个,斑蝥八十一个,柳枝四十九寸,甲片三钱,草乌一钱,麻油二两。共浸七日,文火炸枯去渣,入巴豆仁三个煎至黑,倾于钵内研如泥,加麝香一分搅匀成膏,外敷患处

  • 蛇腹疔

    病名。指疔之一。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鱼肚疽、鱼肚毒、鱼肚疔、鳅肚疔、中节疔。指生于手指中节掌面之疔,肿如鱼肚,色赤疼痛。治法见指疔条。

  • 沈善谦

    【介绍】:清末五官科医家。字吉斋。浙江桐乡人。有感于古今方书各有专门,而喉科多附载于他书,论治各异。因将平时治验心得,撰成《喉科心法》两卷(1904年)。详述喉症病因、诊断、预后及所用药剂。

  • 骨刺片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熟地黄、淫羊藿、肉苁蓉、骨碎补、威灵仙、鹿含草、莱菔子、枸杞子、黄精、独活、鸡血藤、两面针、川乌、锁阳、狗脊。片剂,每片0.3克,每服五片,一日三次,饭后服。功能补肾活血

  • 红中黑纹舌

    亦称厥阴舌。舌边红,中央见黑色湿润纹状苔。乃为阴毒客于厥阴肝经之候,若证见四肢厥冷、身恶寒、腹痛,脉沉细等,宜温中散寒(见《伤寒金镜录》)。

  • 紧喉

    病名。《外科大成》卷三:“紧喉其发暴,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声音不出,脓水不入,由膏粱厚味所致,为之实火。”即紧喉风。详该条。

  • 气包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赤皰之别名,详该条。

  • 心下痞

    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满闷,按之柔软不痛者。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元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注解伤寒论》卷四:“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而反下之,表中之阴入里,结

  • 神济

    【介绍】:宋代医僧。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住普宁寺,以通晓医术负有盛名。

  • 孙纯

    【介绍】:①明代医家。字公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医术据云有长寿法,著有《试效集成书》,已佚②现代医家(1898~1969)。山东蓬莱人。自青年时期开始学习中医,有长期的临床经验。解放前曾任长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