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际
项(后颈)部上方的头发边缘部。见发际条。
项(后颈)部上方的头发边缘部。见发际条。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当归尾一钱五分,五灵脂、官桂、乌药、炙甘草、木香各六分,川芎一钱二分,半夏、煨莪术各八分,紫苏三分,炒砂仁一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治血胀,小便多,大便溏黑光亮。
病名。指脚气因感受风毒所致者。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七。《赤水玄珠·脚气门》载风毒脚气,述其症为脚重虚肿,常兼肢节烦疼,心神壅闷等症。治宜祛风发散为主,用紫苏散、大腹子散等方。参见脚气条。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即聤耳,脓耳,缠耳,底耳和囊耳。均由风水入耳,内有积热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则成聋。详各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枸杞叶,详该条。
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主要穴位。《灵枢·四时气》:“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见五十九刺及热病五十九俞条。
【介绍】:见汪宏条。
见《江西草药》。为腐婢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亦名血崩心痛、失血心痛。指妇女因血崩而出现心痛的病症。多因出血过多,心脾失养,或血瘀凝滞所致。症见血崩心痛较甚,血色浅淡如水,小腹喜按,治宜收敛止血,用乌贼骨炒为细末,
见《质问本草》。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医学全书。23卷。朝鲜·许浚等撰于1611年。作者选摘我国明以前医籍予以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类,各类均详分细目,记述了多种病证的症候、病因和治法等内容。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