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分气紫苏饮

分气紫苏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处方五味子(去梗.洗)、桑白皮(炙)、陈皮(去白.净洗)、桔梗草果仁、大腹皮甘草(炙)、茯苓,各三斤。

炮制上八味,俰咀为粗末,称二十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十五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

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

常服和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钱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丹溪心法》卷四: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处方枳壳茯苓大腹皮陈皮甘草、苏子、草果白术当归紫苏半夏、桑皮、五味子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别名分气紫苏

处方五味子(去梗,洗)3斤,桑白皮(炙,锉)3斤,陈皮(去白,净洗)3斤,桔梗(锉)3斤,草果仁3斤,大腹皮3斤,甘草(炙)3斤,茯苓3斤。

制法上为粗末,称20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15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和胃进食。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大盏,姜钱3片,入盐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摘录《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猜你喜欢

  • 絿云散

    药方名称絿云散处方柏叶3两,百合3两,人参3两,阿胶(炙令燥)3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糯米粥饮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八

  • 下乳汤

    药方名称下乳汤处方生耆克当归9克白术4.5克(炒)川芎4.5克(炒)甲珠0.9克通草3克 王不留15克(炒)川贝3克(去心)漏芦6克白芷1.5克桔梗2.4克 生草 1.8克藕节3寸功能主治治妇人气血两

  • 黄白茵陈汤

    药方名称黄白茵陈汤处方白芍1两,茯苓1两,猪苓3钱,茵陈1钱,白术5钱,甘草1钱,黄连5分,半夏5分。功能主治感湿热又感风邪,厥逆下利,舌卷囊缩,背曲肩垂,项似拔,腰似折,手足俱冷,其腹胀大。用法用量

  • 丑午丹

    药方名称丑午丹处方马蔺子3钱(炒,研细),牛黄3厘。制法梨1个(去皮),上剜1孔,去心,将药装入梨内,仍以盖盖之,竹签扦好,饭锅内炖熟,不可入水。功能主治止脓收口。主痔疮、痔漏。用法用量服时入白蜜7-

  • 导赤五苓散

    药方名称导赤五苓散处方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官桂、生地黄、木通、甘草各等分(一方无桂)。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济阳纲目》卷一○五

  • 大补益摩膏

    药方名称大补益摩膏处方木香1两,丁香1两,零陵香1两,附子(炮裂)1两,沉香1两,吴茱萸1两,干姜(炮)1两,舶上硫黄(研)1两,桂(去粗皮)1两,白矾(烧灰,研)1两,麝香(研)1分,腻粉(研)1分

  • 防风柏子散

    药方名称防风柏子散处方防风、柏子仁、百合、川乌、朗黎树根皮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囟大不合。用法用量酒调涂囟上。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三

  • 比圣散

    药方名称比圣散处方硇砂1两,血竭1两,没药1两,海马1对,桂1分,木香1分,朱砂1分,干漆2两,虫21个,龙脑1钱,水蛭14个,当归1两,硼砂1钱,阿魏1分。制法上为细末,1处和匀。功能主治妇人血气,

  • 二陈越鞠汤

    药方名称二陈越鞠汤处方二陈汤少加苍术、白术、山栀仁(炒)、生姜、抚芎。功能主治肥人嘈杂。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

  • 人参健脾丸

    药方名称人参健脾丸处方人参25g白术(麸炒)150g茯苓50g山药100g陈皮50g木香12.5g砂仁25g黄芪(蜜炙)100g当归50g酸枣仁(炒)50g远志(制)25g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