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苏敬条。
出《肘后方》。即白螺蛳壳,详该条。
详补阴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棕榈皮之简称,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紫草,详该条。
骨名。即肱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臑骨,即肩下肘上之骨也。”
病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亦名经水乍多乍少。多因肝郁脾虚,久而阴虚生热,冲任失调所致。症见经来血量或多、或少不定,兼见面色萎黄,头目眩晕,饮食不思,五心烦热等。治宜先用清凉散(黄芩、知母、当归、丹皮
指病气所在的部位与所表现症状的部位相反,如下元虚衰而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等上部病候。《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张志聪注:“气反者,谓上下内外之
睁眼。《灵枢·寒热病》:“阳气盛则瞋目。”
络脉之较大者,为本经别走邻经之络脉。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难经·二十三难》:“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