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吴宁澜条。
病证名。由生食猪、牛、鱼肉引起。绦虫长盈丈,节片构成,寄生在小肠内,绦虫尾端节片常脱落后随大便排出,长寸许,故又叫寸白虫。《太平圣惠方》:“其虫发动,则伤人脏腑,饮食不成肌肤。”轻者无自觉症状,较重者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冬瓜皮,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一。即油灰指甲,详该条。
《伤科汇纂》卷七方。草乌、白芷、赤芍药、白芨、秋叶、枇杷叶、韭菜根各一两。为细末,蜜调敷患处。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见《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在产褥期的妇女。
九注之一,见《诸病源候论·尸注候》。主要表现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腹痛胀满,喘息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挛引腰脊,举身沉重,精神杂错,恒觉惛谬,每逢节气改变,辄致大恶,积月累年,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