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动作多变,辗转不安的症状。《灵枢·癫狂》:“饱则善变。”
见《草药手册》。为金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称脉痹。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热毒流注关节,或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与热相搏而致的痹症。《证治准绳·痹》:“热痹者,藏府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痹熻然而闷,肌肉
见《本草崇原》。为薏苡仁之别名,详该条。
①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蛇丝惊。即患儿舌头频频外伸,随露随收,并上下、左右掉弄如蛇舌者,与久露不收的吐舌有别。在温热病过程中往往见之。明·方贤《奇效良方》:“夫弄舌者,脾脏微热,今舌络微紧,
即舌颤。详该条。
即炮制。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有《修治药法》。详炮制条。
针灸治疗原则之一。出《灵枢·根结》。指对急暴病症可以从太阳经着手治疗。
证名。古称鼻鼽。指鼻腔内时流清水样粘液。多由肺卫不固,风寒侵袭鼻窍所致。《中藏经·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有寒则善咳,……实则鼻流清涕。”《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
受湿邪所伤而发病。分外感湿邪、湿浊内阻肠胃。参湿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