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行

五行

指木、火、土、金、水五类自然事物及其运动。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类事物来说明自然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哲学思想早见于《左传》、《国语》和《尚书·洪范》等书中。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相生意味着相互滋生或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又称相克,意味着互相排斥或抑制,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等。相生和相克的协调,所谓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大自然才会运行不息,相反相成。这些观点,具有自发的辩证法因素,它的合理成份一直被保存下来,在实际应用中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等起了一定作用,例如在医学应用上成为中医的五行学说。参见五行学说条。

猜你喜欢

  • 原病集

    综合性医书。明·唐椿撰于1474年。5卷。本书共分元、亨、利、贞四类。“元类要法”又分上、下卷,为医学总论部分,分论医学习业、诊候、药性、察病、治法、经络等。“亨类钤法”、“利类钤法”各1卷,分论风、

  • 贲肫

    古病名。亦称贲豚。《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肾之积名曰贲肫,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肫贲走之状。”详贲豚条。

  • 气痰

    痰证之一。①即燥痰。《医宗必读·痰饮》:“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又名气痰。”参见燥痰条。②指梅核气类病证。《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又“七情郁成,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

  • 胎前流血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下血。详该条。

  • 鼻准

    ①体表部位。又名准头、鼻尖、面王。为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准。”今解剖学名鼻尖。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②经穴别名。出《奇效良方》。即素髎。见该条。

  • 泻黄饮子

    《济生方》卷五方。白芷、升麻、枳壳(麸炒)、黄芩、防风、半夏(汤洗)、石斛各一两,生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风热蕴于脾经而致的唇燥坼裂,口舌生疮。

  • 肺伤

    指肺脏伤损的疾患。《脉经》卷六:“肺伤者,其人劳倦则咳唾血,其脉细紧浮数,皆吐血,此为操扰嗔怒得之,肺伤气拥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参见气极、七伤

  • 邓博望

    【介绍】:见邓苑条。

  • 毛柴子

    见《江西草药》。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 蜻蛉

    出《名医别录》。为蜻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