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灵枢·经脉》等。即呕吐。详该条。
病名。是一种瘙痒性湿疮。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浅搔之曼延长不止,搔痒者,初如疥,搔之转生汁相连是也。”由心火脾湿,凝滞不散,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而成。初起形如粟米,瘙痒不止,搔破流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问答》。3卷。明·汪机撰。刊于1530年。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了针灸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上、中二卷论述针法;下卷论述灸法及经络腧穴。书的中心思想多本自《内经》、《难经》等书,而对于金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本症“生于两睥之外,或流稠脓,或流臭水,胀痛则流出,不胀则略止。先与人参漏芦散,后用千金托里散加葱白。”(《张氏医通》卷八)。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五。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即枕骨。又名后山骨。详后山骨条。
见《外科正宗》卷之一。即竹筒吸法。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黄皮果核之简称,详该条。
前臂内侧自肘至腕的皮肤,体表望诊和切诊的部位。《灵枢·论疾诊尺》:“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又:“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
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明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疮疡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肿疡、溃疡、金疮等疾患的。相当于现在的外科。参见十三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