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五。即小儿龟头赤肿而痛。多由风热湿毒郁结所致。治宜内服通心饮(木通、连翘、瞿麦、栀子仁、黄芩、甘草),外用土牛膝、泽兰煎水洗。
【介绍】:见石芾南条。
【介绍】:唐代僧医。经皇甫镈、李道古荐于宪宗朝,为待诏翰林。穆宗时(821~824)因“医方不精,药术皆妄”被杖死。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炒葶苈。为末,每服二钱,大枣十枚煎汤调下。治肺痿,喘急面浮者。
病证名。指伤寒病的太阴、少阴、厥阴证而言。参见太阴、少阴、厥阴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广枣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即一粒金丹第一方。见一粒金丹条。
指鼻中隔。实际由三骨组成,即鼻软骨、筛骨正中板、犂骨。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鼻柱。详该条。
即五加皮酒第二方,见五加皮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