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栀子生姜豉汤,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涌泉疽。见该条。
乖戾,不和或失调。阴阳不和或失调是病理变化的基本原理,导致阴阳偏衰偏亢,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参阴阳失调条。
病名。见《温疫论补注·诸家温疫正误》。伏气温病的一种,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治宜清
【介绍】:见胡文涣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
受湿邪所伤而发病。分外感湿邪、湿浊内阻肠胃。参湿气条。
兼挟的病证。按感受病邪及其相应的证候分主次,次者为兼。《温热论》:“(温邪)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此风和湿均属温热的兼证。又病之主证未除,又出现新的症状,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