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药性论》。即栀子,详栀子条。
证名。见《银海精微》。为眼珠疼痛如针刺样的证候。可见于内、外障眼疾。本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心经实火所致。症见头痛眼胀,赤热刺痛,持续无间,泪出羞明,或黑睛生翳等;虚证常属体疲目劳,荣气不上溯于目所致
【介绍】:参见苏敬条。
见握灵本草条。
【介绍】:宋代人。著有《混俗颐生录》二卷,已佚。
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二。即脾冷涎多。详该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指阳热,阴指阴液。谓阳热偏胜,必消耗阴液,而出现各种伤律、伤阴的病证。
见《救荒本草》。为节节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要诀》。即恶阻。详该条。
参见湿热条辨、温热经纬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