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引斜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风牵斜。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风牵斜。详该条。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木郁达之,谓吐令条达也。”《内外伤辨惑论》认为是肺金抑遏肝木。木郁,指肝气郁结;达,疏泄畅达。肝气郁结症见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或恶心、吐酸,食欲不振
病名。①《灵枢·痈疽》:“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液,前伤任脉,内熏肝肺”。②出《外科正宗》卷一。指有头疽生于耳后一寸三分高骨处。左名夭疽,右名锐毒,俱属少阳胆经。多因情志内
舌苔色黄而暗晦,主阳热亢盛。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千里光之别名,详该条。
四海之一。指脑。《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是髓液汇集之处,因称。其气血输注出入的重要穴位,上在头顶中央的百会穴,下在风府,其证候:“髓海有余,则轻颈多力,自过其度;髓
病症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一:“如瞳子翳绿色者,名为绿翳青盲。皆是虚风所作,当觉急须即疗,汤丸散煎针灸,禁慎以驱疾势。若眼自闇多时,不复可疗,此疾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亦宜须初欲觉时,即
清解气分热邪的方法。通常分辛凉清气及苦寒清气,各详该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即胞衣。详该条。
医论著作。清·王德森撰。刊于1853年。此书先设证治杂论14篇,列举前人误治之案以警人,并对时医以平稳方药搪塞病家等时弊痛加针砭。其后列述湿温、麻疹、惊风、血证、喉症、暑病之方药证治。其中对“湿温用药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涌泉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