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韩保升

韩保升

【生卒】:九世纪

【介绍】:

五代时期本草学家。蜀(今四川)人。曾任蜀翰林学士。对药物品种、性味有研究,治病用药也很有经验。根据蜀统治者孟昶的要求,曾与蜀诸医士共同以《新修本草》为基础,校正增删,并加注释,编成《重广英公本草》二十卷,后名《蜀本草》。李时珍认为,该书的图说药物形状,颇详于陶弘景和唐《新修本草》。

猜你喜欢

  • 鳖瘕

    病证名。八瘕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鳖瘕者,谓腹中瘕结如鳖状是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鳖瘕,形大如杯,若存若亡,持之应手,其苦小腹内切痛,恶气左右走,上下腹中痛,腰背

  • 兔子草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 痰郁心悸

    心悸之一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痰郁心悸:“停积痰涎,使人有惕惕不宁之状,甚则心跳欲厥,其脉滑大者是也。”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风热生痰,上乘心膈而惊悸者,宜简要济众方。心虚而兼痰火者,宜

  • 清肝泻火

    即泻肝。详该条。

  • 顽涎

    病证名。指引起喘嗽痰鸣的涎液。《东医宝鉴》:“顽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则流溢于咽喉,如水鸡之声,喘嗽烦闷。”治宜豁痰降逆。用涤痰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 体位

    针灸术语。指针灸取穴或施术时患者躯体所采取的位置。《标幽赋》所载的“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即指此而言。体位一般分坐位、卧位和立位三种,详见各该条。

  • 痰积腹痛

    病证名。指脾胃功能失调、水湿停积成痰而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痰积腹痛之症,时痛时止,利下白积,光亮不臭,或恶心眩运,或响如雷鸣。”《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痰积腹痛,下白物,时眩,喜热

  • 厥逆

    病证名。出《素问·腹中论》等篇。①指四肢厥冷。《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主之。”②指胸腹剧痛,而见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

  • 面游风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三。多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胃蕴湿热,外受风邪所致。初起面目浮肿或发红,痒如虫行。风甚者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湿甚者破流脂水,瘙痒难忍。治疗:风甚者宜凉血消风,服消风散(《医宗

  • 绰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绰是抓提的意思。先用五指抓捏,捏后急速滑开。或用两手掌平贴于患处,然后手掌小指侧用力向中间滑起。有舒展筋脉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