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里证
即阳明腑证。详该条。
即阳明腑证。详该条。
方书名。明·王化贞撰。48卷。刊于1628年。本书辑录《本草纲目》等多种医籍中的单方、验方。按病名分为中风、破伤风、伤寒、瘟疫等150余类。1694年郎廷模又仿其体例续撰《医品补遗》4卷。
【介绍】:参见徐锦条。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精晓经络、针术,所用穴位虽多为古医书所未记载,但治疗效果很好。
见《湖南药物志》。为芋梗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猪笼草之别名,详该条。
乖戾,不和或失调。阴阳不和或失调是病理变化的基本原理,导致阴阳偏衰偏亢,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参阴阳失调条。
【介绍】:见张琦条。
即寸口,脉诊部位。《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故将气口称为寸口。详寸口条。
药物学著作。2卷。清·黄山采药翁撰。撰年不详。作者参阅自《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纲目》共29家本草著作编成此书。共分水、火、土、金石、草、谷等16部。书中列举药物异名,但略于性味主治;末附《炮炙论·序》
丛书名。6卷。清·王锡鑫等撰。刊于1847年。多为医学门径书。共六种:包括王氏所撰《医学切要》、《眼科切要》、《痘科切要》、《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及清·黄为良撰《医学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