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明腑病

阳明腑病

病名。亦称阳明腑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潮热自汗谵语、发渴、大便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发斑发黄,狂乱恶热,脉沉数,病在府也。”治宜攻下燥实为主。《医学心悟·阳明经病》:“假如邪已入腑,发热转为潮热,致有谵语、燥渴、便闭、腹胀等症,是为邪气结聚,则用承气汤下之。”《伤寒全生集·足阳明经见证治例》:“若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发黄,狂乱,大便燥实不通,或手足乍冷乍温,腹满硬痛,喘急,此是正阳明胃腑本实病也。急宜调胃承气汤下之。”《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其治阳明府病,虽均为可下,然不无轻重之分。故或以三承气汤下之,或麻仁丸通之,或蜜煎、胆汁导之,量其病而治之可也。”参见阳明病、阳明经病条。

猜你喜欢

  • 本草选

    药物学著作。一名《本草发明切要》。明·张三锡撰,王肯堂校。本书据《本草纲目》中已载药物,选出其中的600余种,并按原书分类方法,分为山草、水草、毒草等27类。每种均记其地道、修治、气味、主治及发明等项

  • 齿

    又名牙、牙齿、户门,是口腔结构之一。有门牙、久齿、乳齿、尽根牙等之分。具有咀嚼食物、辅助发音等作用。统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之脉入上齿;手阳明之脉入下齿。齿为骨之余,属肾所主,赖肾精充养,故其生长情况、

  • 泻脾散

    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即泻黄散,见该条。

  • 热参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华山参之别名,详该条。

  • 红眼病

    病名。见上海中医学院编《五官科学》。为天行赤眼之俗称,详该条。

  • 经来下血胞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考》。即经来下肉胞。详该条。

  • 子宫脱出

    病名。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子宫脱垂。详该条。

  • 蚂蝗疔

    病名。见《喉科秘钥》。多由心火上炎致上腭生疔,疼痛甚剧,饮食吞咽有碍,身发寒热等。《喉科秘旨》卷上:“疼而微白蚂蝗疔,腭上生来韭菜形,内不肿兮发寒热,速宜针刺自然平。”治宜解毒泻火。用黄连解毒汤、三黄

  • 伦珠扎西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全名觉吾·伦珠扎西。著有《新老宇陀·元丹贡布传》一书。详细介绍新老宇陀的生平事迹。民族出版社于1982年根据拉萨木刻版出版排印本。国外有英译本。

  • 闭癃

    病名。《灵枢·本输》:“实则闭癃。闭癃则泻之。”详癃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