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普济本事方条。
见《本草蒙筌》。即凤凰衣,详该条。
病名。又称痧气、痧胀。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详痧气条。
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谓目视物,皆振动而颠倒也。譬诸环舞后定视,则物皆移动而倒植”(《审视瑶函》)。可见于某些眼病或全身性疾病。参见目妄见、视惑等条。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调痈、调豆、手疽。指疔发生在大指者。证治见指疔条。②《疡科心得》谓蛇头疔之又名。
指五脏及膏、肓之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
病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经血来潮过期不止。治疗参见月经过多、经漏条。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元代医生。字善长。山东滕县人。曾任元世祖忽必烈的侍医。
病证名。《素问·大奇论》:“……血衄身热者死。”即衄血。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目飞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