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证之一。《痧症全书》卷中:“脱阳痧,小腹急痛,肾缩面黑,气喘出冷汗,名为脱阳,有似发痧,用连须葱白三茎研烂,酒四碗,煮二碗,作三服。又炒盐熨脐下气海穴,令气热。”参见阳条。
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阴脾经。详该条。
见广温疫论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见《普济方》。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症与眼弦赤烂同,参见该条。
皮肤及肌肉的纹理。《灵枢·岁露论》:“人气血虚,……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膲理又是三焦通会之处。张志聪《灵枢集注》:“理者,肌肉之纹理,乃三焦通会之处,故曰膲理。”
病名。《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勇疽发起股太阴若伏兔,二十五日不泻死……。”又《疡医准绳》卷三:“或问两太阳生疽如何?曰此名勇疽。亦名脑发疽、太阳疽。属足阳明胃经。状如伏鼠,寒热并作,面目浮肿。宜活命饮
见《农村常用草药手册》。为黄荆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