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厥

血厥

厥证之一。①指郁冒。多由热升风动引起。《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亦名血厥。”《类证治裁·厥症》:“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羚羊角散。”②指因失血过多致厥者。《医林绳墨·厥》:“有血厥者,因而吐衄过多,上竭下厥,先致足冷,有如水洗,冷过腰膝,入腹即死,此血竭而作厥也。皆由阳气妄行于上、阴血无所依附,气血相离,不居本位,宁有不死之理乎。必须急用大蒜捣烂,敷于涌泉,或以热手频擦脚心,次用二陈汤,加参、术、当归、炒黑干姜之类。此药劫剂,不可多服,但欲其阳复血止耳。”《赤水玄珠·厥证门》:“有吐衄不知人而厥者,此血厥也。治之无论其脉,急用芎归养荣汤十全大补汤,或独参汤以投之。”亦可由血逆引起。《景岳全书·厥逆》:“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血尽脱,则气血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死。宜先掐人中,或烧醋炭以收其气,急用人参一二两,煎汤灌之,但使气不尽脱,必渐苏矣。”又:“血逆者,即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谓,又曰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之类也。夫血因气逆,必须先理其气,气行则血无不行也,宜通瘀煎化肝煎之类。”

猜你喜欢

  • 石荷叶

    见《本草纲目》。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 劳瘵

    病名。一作痨瘵。又名传尸劳、劳极、尸注、殗殜、鬼注。指痨病有传染性者。《济生方·劳瘵》:“夫劳瘵一证,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传变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大略令人

  • 孤拐骨

    见踝骨条。

  • 鹤翔庄

    气功功法。是以模仿仙鹤性情、动作而自我锻炼为主的功法。由赵金香1980年创。其功法:①动功为基础;②站桩功产生自发功;③常用辅助功法,如疏肝法、点穴降浊法等可任选。动作简明,易学易练。

  • 陈若虚

    【介绍】:见陈实功条。

  • 娜仁·阿柏

    【生卒】:1770~1855【介绍】:清代蒙医骨科医生。世医出身。得家传有所创新。以听、扪和问诊诊断骨折。以蛇蛋花宝石按压法止血止痛,热熨患肢、上吊牵拉等为骨科治疗手法,效果显著。其后代亦均为名医。

  • 妊娠小腹虚胀

    病证名。《胎产秘书》:“凡妊娠小腹虚胀,因食硬物伤胎,胎即受病,传于脾胃,胃气虚冷,下逼小肠,若奔豚腰重,或大便闭涩,两胁虚鸣、宜服胜金散,温中下气,胎自安矣。”(吴萸、陈皮、熟军、干姜、川芎、厚朴)

  • 膝旁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张文仲传神仙灸法,疗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难,及冷痹,脚筋挛急不可屈伸,灸曲踿两文头,左右脚四处各三壮。”《针灸集成》列作奇穴,名膝旁。位于腘窝横纹之两端,每肢二穴,左右

  • 风气霍乱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指霍乱由风淫或风木克脾所致者。症见头痛发热,上吐下泻,心腹绞痛,甚则转筋。若风寒则脉浮紧,方宜败毒散;若风热,则脉浮数,宜用家秘神术汤;若风湿,则脉浮濡,宜以海藏神术汤;若

  • 火极似水

    指火热极盛于里,遏郁阳气不能布达体表,体表失于温煦而出现手足厥冷、战慄鼓颔等类似寒盛证候,即真热假寒证。《素问玄机原病式》:“表之阳气与邪热并甚于里,热极而水化制之,故寒慄也。虽尔,为热极于里,乃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