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因出血过多所致的眩晕。《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失血眩晕,或吐衄太甚,或便血过多,或由伤胎,或由产后,或由崩漏,或由金疮跌扑、拔牙。往往闷绝,不省人事。”治宜补血益气。用芎归汤、归脾汤、
经穴名。代号LI18。出《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或于人迎穴后1.5寸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气舍后一寸半”《(千金要方》);“在
见《本草纲目》。为香附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宋人,生平不详。著《胎产经验方》1卷,已佚。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即饮食有节。出《素问·上古天真论》。节,节制、节度之意。指饮食要有规律、有所节制。
病证名。似指咽喉病之肿痛症状而言。《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喉杵,喉极肿而极痛。宜甘桔射干汤,外点烧盐散。”另有见喉忤者,乃刊刻误字。
证名,指小便闭塞不通。《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详癃闭条。
证名。又称欠。见《医碥·欠嚏》。详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