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至宝锭

至宝锭

见《中药制剂手册》。又名小儿至宝锭橘皮、炒山楂全蝎、炒麦芽蝉蜕、制白附子天麻槟榔羌活僵蚕(麸炒)、钩藤胆南星(酒蒸)来知母紫苏叶薄荷藿香滑石雄黄各150克,神曲(麸炒)、茯苓各600克,朱砂360克,炒白芥子琥珀各90克,牛黄18克,麝香冰片各12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服一丸,温水送下,日一至二次。功能散风清热,化痰消食。治外感风寒,停乳伤食引起的发热咳嗽呕吐泄泻等症。

猜你喜欢

  • 楸叶常山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臭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 丁信臣

    【介绍】:宋代官吏。任西京(今河南洛阳)左藏库使,撰有《左藏方》,已佚。

  • 木香调气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木香、藿香、砂仁、豆蔻仁、甘草。水煎服。治胃气不顺,忽然发呕者。

  • 活人无比散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六。即无比散,见该条。

  • 五液

    ①五脏所化生的液体,即汗、涕、泪、涎、唾。《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参五脏化液条。②指水谷所化生的津液,包括汗、溺、唾、泪、髓等五种(《灵枢

  • 出《串雅内编》。走方医把药性上行的叫做顶。顶药多吐。例如皂矾顶,治风痰上涌而昏倒,用皂荚末、生矾末、腻粉作散剂,水调一钱服下即吐。(腻粉有二种:一为汞粉,一为铅粉,均有毒,宜慎用)

  • 痛经

    病名。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指每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者,称为痛经。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经等,详气滞痛经、血瘀

  • 八月霜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管药之别名,详该条。

  • 吴邦宁

    【介绍】:明代医家。字惟和。黎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人。原姓施,因继承吴云川的医业,改姓吴。行医五十年,尤其精于儿科。著有《痘疹心法》一书,已佚。长子潢,承其业,复姓施。

  • 霍乱论

    书名。2卷。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1862年作者予以重订,改名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上卷论病情及防治法;下卷引述古代名医及王氏个人有关霍乱的临床医案,并介绍霍乱常用药物的药性和若干治疗方剂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