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疔疮

疔疮

病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①泛指多种疮疡,见条。②疮疡的一种,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外科精义》卷上:“夫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是也。”因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而得名。或因饮食不节或不洁,或外感风邪火毒,或外伤感毒而发;多发于颜面,其次为四肢躯干。发病急,变化快,初起如粟,坚硬根深,继则焮红发热,肿势渐增,疼痛剧烈,待脓溃疔根出,则肿消痛止而愈,若处理不当,或热毒太盛,易致走黄。内治清热解毒,服五味消毒饮消疔简便方;火毒盛者,可服黄连解毒汤解毒大青汤;若溃后余毒未尽,五心烦热者,宜服人参清神汤,若出脓之时气虚者,宜服内托安神散外治用烟油膏(旱烟管油)厚敷疔疮四周,留头,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猪胆汁与雄黄、京墨、姜汁混合外敷疔疮四周;或用蓖麻子一粒去油,乳香一分去油共捣烂用饭和为饼贴之,可拔疔毒;亦可外敷黄连软膏,玉露膏等;若成脓则可用五五丹或八将丹撒疮口,以提脓去腐(面部忌用升丹制剂),腐去则用生肌玉红膏生肌散以收口。

猜你喜欢

  • 善酸

    证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经常感觉筋骨四肢酸痛。

  • 侧柏子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柏子仁,详该条。

  • 缓方

    七方之一。方剂之和缓者。适用于体虚而患慢性病证的。《儒门事亲》卷一:“缓方之说有五,有‘甘以缓之’之缓方,糖、蜜、枣、葵、甘草之属是也;盖病在胸膈,取甘能恋也;有‘丸以缓之’之缓方,盖丸之比汤、散,其

  • 何书田

    【介绍】:见何其伟条。

  • 小独活汤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深师方。独活八两,葛根六两,生姜五两,炙甘草二两。水煎,分三次服,微汗佳。治产后中风,口噤不知人。

  • 麦蓝子

    见《甘泉县志》。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

  • 内外伤辨

    见内外伤辨惑论条。

  • 穿珠

    病名。骨槽风之别称。详该条。

  • 凉伞遮珍珠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朱砂根之别名,详该条。

  • 珍本医书集成

    丛书名。裘庆元辑。刊于1936年。裘氏在众多的祖国医学文献中,选取较实用的精本、孤本、抄本、未刊稿等九十种分门汇聚辑成。计医经类5种,本草类5种,脉学类3种、伤寒类4种、通治类8种、内科类12种、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