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膈消、上消。《兰室秘藏·消渴门》:“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逆调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参见上消、膈消条。
针灸体位名。见坐位条。
见《普济方》。即木芙蓉叶,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为蝼蛄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省晋江专区民卫组《中草药手册》。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不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医学、兼通佛学(大乘),撰述有《芷园臆草》、《医种子》,辑录有《神农本经》等书。其子卢之颐,也是当地名医。他们在医学上都表现了一定佛家思想的影响。
证名。指肌表有发热感觉。见《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外邪侵袭,阳明经脉受病。《景岳全书·伤寒典》:“阳明经病,为身热,目疼,鼻干,不眠,脉洪而长,以阳明主肌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为此证
见《福建中草药》。为狗肝菜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下巨虚,见该条。
见《药材学》。为芜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