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火邪头痛

火邪头痛

病证名。又名火头痛火热头痛。指胃火上冲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头痛》:“火邪头痛者,虽各经皆有火证,而独惟阳明为最。正以阳明胃火盛于头面,而直达头维。故其痛必甚,其脉必洪,其证必多内热,其或头脑振振痛而兼胀,而绝无表邪者,必火邪也。”详火头痛、火热头痛条。

猜你喜欢

  • 麻毒陷肺

    病证名。指在麻疹病变过程中,麻毒深重,再感时邪,以致麻毒内攻,陷入于肺。《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麻疹发脾肺,故多咳嗽。”症见疹出不透,高热,咳嗽不畅,痰声呼呼,气急鼻煽,甚至面唇青紫。见于麻疹并

  • 骈胎

    出《褚氏遗书》。即双胎。

  • 黄帝八十一难经注

    书名。1卷(一作五卷)。唐·杨玄操注。杨氏在吴·吕广所注《难经》的基础上予以补订注释。原书已佚,但书中内容大部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 捵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捵是拉长、扯平的意思。①用一手或两手握住患肢的手指或足趾,作上下颠动。使患肢有如波浪起伏地抖动。②即拨法。

  • 停经

    即经血停止。多指经闭,或指月经净后。

  • 隔子通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 病穿板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

  • 箸针

    见《外科正宗》。即皮肤针。见该条。

  • 寒雀粪

    见《中药志》。为五灵脂之别名,详该条。

  • 目下纲

    谓足阳明之经筋,统管眼之下部。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三:“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阳明则为目下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