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T1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当脐上6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一说在上管两旁各一寸(《太平圣惠方》)。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第七肋间动、静
经穴名。代号DU3。原名阳关。出《素问·骨空论》王冰注,近称腰阳关。别名脊阳关,背阳关。属督脉。位于腰部第四、五腰椎棘突之间,约与髂嵴相平处。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主治腰骶痛,月经不调,
见《抱朴子》。即铅丹,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撰《外科灸法论粹新书》1卷,佚。
见《丹溪心法》。即月经过少。详该条。
病证名。指血从耳中流出。《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耳出血,曰耳衄。”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循行耳部,故耳衄常见于肝胆火旺、肾虚火旺以及饮酒多怒之人。因肝胆火旺者,常有头痛烦躁,夜寐不安,口苦咽干
即病邪。《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参见邪条。
即痘疮。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后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