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虚下陷

气虚下陷

又称中气下陷。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痰注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痰注发,形如布袋,坚硬如石,不红不热……。”在病因方面认为系痰伏所致,故名。此病生于脊背部,属无头疽。治疗参见无头疽条。

  • 补可去弱

    用补益之药,以治虚弱之证。《汤液本草》卷上:“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又如参芪膏(即参、芪合用熬膏),可治脾肺气虚。又如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可用四君子汤以补脾益气。

  • 金疮痉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破伤风。详该条。

  • 明灸

    即直接灸。详该条。

  • 纷署集

    见针方六集条。

  • 丈母

    即女膝穴,见该条。

  • 湿晕

    病证名。又称伤湿眩晕。《东医宝鉴·外形篇》:“湿晕,冒雨伤湿,鼻塞声重而晕,宜芎术汤。”湿晕有寒湿、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

  • 冲浊

    冲,深也。指色泽深沉晦浊。《灵枢·五色》:“冲浊为痹。”张景岳注:“痹病在阴,肉骨受之,故色冲而浊。”

  • 裴逸民

    【介绍】:见裴頠条。

  • 片子姜黄

    见《本草纲目》。为姜黄之药材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