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指冬季感受不正之气而至春发病者。与伤寒、温疫源本小异。《肘后备急方》卷二:“伤寒,时行,温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冬月伤于寒,或疾行力作,汗出得风冷,至夏发,名为伤寒。其冬月不甚寒,多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即龟鹿二仙胶,见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系指听力良好,示肾气充足。参见耳目聪明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金鸡尾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勉学条。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①解剖名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双乳蛾,生两个在喉关两旁。”由喉核(即腭扁桃体)与悬雍垂和舌根共同组成喉关。喉关以内为关内,即内喉关,有喉底(即咽后壁)、会厌。喉关以外为关外,有上腭、面颊内侧和
证候名。《疡医准绳》卷二:“急者五日色微青小紧,六日色深青大紧,七日色黑其形如鱼脐,或如灸疮之状,皆急之候也。”泛指症状险恶的疔疮。
指阳维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症。《难经·二十九难》:“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相持。阳维为病,苦寒热。”《脉经》卷二:“诊得阴维脉浮者,蹔起目眩,阳盛实,苦肩息,洒洒如
书名。2卷。明·吴有性原撰,清·王嘉谟补辑。刊于1822年。王氏认为吴氏“《温疫论》一书,独阐杂气,创瘟疫之法门”,但“未免醇疵互见”,遂予删订重编,并汇集诸家有关学术经验作为补充,便于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