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肾虚不固,开合失职;气血虚弱,气不能约束或产伤膀胱所致。症见尿遗下不禁。肾虚不固者,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治宜益肾固摄,方用肾气丸合桑螵蛸散;气血虚弱者,兼见倦怠乏
推拿穴位。即八封,详该条。
1卷。清代眼科著作。撰人佚名。撰年不详。本书首载眼病证治、歌赋及眼科验方的配制,其次用问答体裁叙述了眼科72症的治法。解放后出版排印本(与《一草亭目科全书》合刊)。
痿证之一。见《医宗必读·痿》。指皮毛痿。详该条。
书名。1卷。原题葆光道人撰。书中除总论眼科外,将眼科常见病证72种以问答方式编为七十二问,除记述各病症状外,并附方药。但内容与《龙木论》中的眼科七十二证不同。解放后出版《秘传眼科龙木论》时,附录了本书
因津液亏损,胃肠干燥而致大便秘结的证候。症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燥,脉数等。《温病条辨·中焦篇》:“燥结甚者,间服增液承气。”
症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皆脾胃壅热上冲入眼睑眦之中,致令生肉。初时小如麻米,后三五年间长大,摩隐瞳人,赤涩泪出。切宜钩割散去瘀血,后乃熨烙。”内治宜清泻脾胃积热,服清胃散加减。
白苔中有两条黄色苔呈纵形排列的舌象。外感杂病均可见。外感多为表邪入里,而表证未罢;杂病多属积热聚于肠胃,肠胃不和所致。(见《伤寒舌鉴》)。
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季节用药的一般规律,是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一般指在寒冬时,无实热证,不要随便使用寒药,以免损伤阳气,或生其他变证。《医门法律》:“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胀满痛急下利之
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挢是举起、翘起和矫正的意思,引即导引。指按摩和导引法。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挢,……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