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五色梅之别名,详该条。
农历六月。《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
病名。见《外科精义》卷上。指生于体表的痈。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根盘收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苔黄、脉数等。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即骈指押手法,见该条。
【介绍】:见李逢吉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肾风疝,外感之邪也。”参见风疝条。
用滋润的药物,治疗津枯血燥证。《汤液本草》卷上:“湿可以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又如肺受燥热,咳嗽无痰而胁痛,口舌干燥,舌红无苔,用清燥救肺汤以清燥润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