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王锡錱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名。裘庆元辑。刊于1924年。共三集,99种。裘氏取“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及“三折肱知为良医”之典,遂题名“三三医书”。所辑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各科临床、针灸、本草、方书、医案、医话、医论等各类
针灸著作。2册。吴炳耀撰,吴韵桐绘图。书成于1933年。上册论内景、阴阳、五行、诊法、经络、针灸法及各种病证的针灸取穴法;下册包括十四经的经穴分寸歌、循行歌、主病歌等,每经绘有精细的经脉经穴彩色图,图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红花汤,见该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以选用符合当时由官方所规定的针具和针法来治疗,故名。主要论述正确使用九针的重要性,并指出九针有不同的性能和适应证。在临证时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和部位来选择用针的长、短、大、小,又列举了
骨名。又名天灵盖。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缺盆,见该条。
见《中国针灸学》。即手足小指穴之在足者。参手足小指穴条。
病证名。见《济生方·虚损》。又称滑精。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