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搓法

搓法

刺法。指入针后,以拇食两指持住针柄,如搓线状朝一个方向捻转的方法。《针经指南》:“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依前转法,以为搓也。”有的搓法掺以提插,区分寒热。如《针灸问对》:“下针之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令人肥肉缠针,难以进退。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各停五息久,故曰搓以使气。”本法有促针感产生和加强针感的作用。但单向捻转数不宜过多,否则针身容易为肌肉组织缠住,发生滞针折针等异常情况。②推拿手法名。见《饮膳正要·养生避忌》。用两手掌面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搓揉。《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搓以转之,谓两手相合而交转以相搓也。或两指合搓,或两手合搓,各极运动之妙,是从摩法生出者。”本法常用于四肢及胁肋部。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猜你喜欢

  • 葛仲正

    【介绍】:见葛正蒙条。

  • 绝产

    病名。出《素女经》。又名绝生、断产。①指妇女因病而终身不孕。②用药物、手术等方法达到终身不孕的目的。

  • 筋疬

    瘰疬的一种。见《外科正宗》卷二。多由忧愁思虑,暴怒伤肝而致。症为颈旁生核,质较硬,大小不等,常伴寒热,每遇劳、怒时加重。治宜清肝解郁,用柴胡清肝汤;病久体虚者用益气养荣汤。

  • 热气霍乱

    病名。见《病因脉治·霍乱》。即热霍乱。详该条。

  • 肺瘀证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由眦而起,贯过气轮,如皮似筋,横带至于风轮,光亦不损,甚则掩及瞳神,方碍瞻视。大抵十之八九皆由大眦而起,……眼科钩割一法,唯此患最为得效。”同胬肉攀睛。详该条。

  • 肝气犯胃

    参见肝气犯脾、肝胃不和各条。

  • 内经

    ①医书名。《黄帝内经》的简称。《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经》二书。详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条。②指行于脏腑的经脉。《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脉,入府藏者,以为内经。”

  • 气舍

    ①经穴名。代号ST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颈部,人迎穴直下,锁骨内端上缘,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凹陷处。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及舌下神经袢肌支;并有颈前静脉通过,深层为颈总动脉

  • 蔻米

    见《中药材手册》。为白豆蔻之药材名,详该条。

  • 肾虚证

    指肾气、肾阴、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肾虚,……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肾虚,论曰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虚弱,则足少阴之经不利,故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