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惊黄者,面色青黄,心多惊悸,口舌干燥,不肯眠卧,卧即多言语狂乱,身体壮热。”治用点烙法,内服犀黄散或牡荆汤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菝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钱秀昌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东医宝鉴》作外丘。即伏兔,见该条。
【介绍】:清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铃医,曾挟技云游海外。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因年老返故里,取生平所用之方授赵学敏,多为赵学敏《串雅》一书采纳。另录有《市语宗派神用运技》一卷,介绍走方医内
①指手足三阳经分出的脉络。②指位于体表或上行的络脉。《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③专指足阳明胃经的络脉。《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王冰注:“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菊花药材之一种,详菊花条。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腰痛》。又称风腰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