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的古称。见《济生方·脚气》。详脚气条。
气功学丛书。系由邓徽绩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将当时流行的明代伍守阳的《天仙正理》、《仙佛合宗》与清代柳华阳的《慧命经》、《金仙证论》四部气功内丹术专著合刊而成。这四部著作主要将前人及自己的经验加
病名。即脱臼。《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凡坠堕颠扑,骨节闪脱,不得入臼,遂致蹉跌者,急须以手揣搦,复还枢纽,次用药调养,使骨正筋柔,营卫气血不失常度。”参见脱臼条。
奇零不尽的余数。《灵枢·卫气行》:“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
脉学专著。1卷。清·黄蕴兮撰。约刊于1746年。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如介绍浮、沉等脉,即用浮、沉等字之韵论析。各脉主病以《内经》记载为主,并摘取《脉经》及后世脉学著
解剖学同名骨。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此骨有空泡小孔,是含气骨。
针具名。一种浅刺皮下埋置留针的专用小型针具。常用的有颗粒式和揿钉式(即揿针)二种。颗粒式皮内针尾端如麦粒,身长有5分、1寸两种,粗细如毫针;揿钉式皮内针尾部绕成圆形,状如图钉,身长1~2分。使用时将针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肛门四周红肿作痛……每易成漏,有数处溃开者盘肛痈。”治疗参见肛漏条。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伤损喘逆之因,或饱后举重,或饥时用力,或号呼叫喊,伤损脏腑。”症见喝喝喘急,张口抬胸,不能接续,或胸胁作痛,或吐紫血。脉或促或结,大小不均,如至数不清,按之散乱者,多属
骨名。又名牙钓、下腭骨。即下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