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为乳蛾之一种。小儿多患之,小儿形气未充,脏腑柔弱,易为外邪所感,邪毒虽不盛,然常留滞咽喉,凝聚不散,肿而为蛾。《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胎生本原不足所致。”症见喉核一侧或两侧肿大,触之石硬,微疼
指五脏宜用苦剂,六府宜用辛剂。《儒门事亲》卷十四:“……五苦者,五脏为里属阴,宜用苦剂,谓酸苦涌泄为阴;六府为表属阳,宜用辛剂,谓辛甘发散为阳,此其义也。”联系临床实际,这种说法有一定指导意义。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针灸集成》作环岗。位于骶部,当小肠俞直下2寸处。主治大小便不通、腰痛等。艾炷灸3~7壮。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黄柏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同胫毛。详该条。
出《丹溪心法》。为栝蒌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近怯远症。详该条。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病人托着胸部仰面太息,这是肺气壅塞的被迫动作。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山小橘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官。随高宗赵构南渡,迁居永丰(今江西永丰县)。擅长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