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息贲

息贲

古病名。指肺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肺脉,……滑甚为息贲,上气。”《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杨玄操曰:“息长也,贲鬲也,言肺在膈上,其气不行,渐长而通于膈,故曰息贲。一曰:贲,聚也,言其渐长而聚蓄,肺为上盖,脏中阳也,阳气盛,故令人发肺痈也。”(见《难经集注》)。《济生方》卷四:“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缘,或如针刺。”治疗宜选用息贲丸、调息丸息贲汤等方。参见肺积条。

猜你喜欢

  • 腕骨

    ①骨名。①又名壅骨、虎骨、束骨。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共八块(古称六块),其中豌豆骨系生长在肌腱内的籽骨,其他七块借许多韧带相连成一整体,上接桡骨,下接掌骨。②指第一跖趾关节骨突。《灵枢·本

  • 通下

    即下法。详该条。

  • 俞弁

    【生卒】:十六世纪上半叶【介绍】:明代医家。字子容,履贯未详。认为奉养亲人,不可不知医学,遂将从师友处所见闻的医学方论,以及自己从诸史百家著述中看到的材料,抄录汇集成《续医说》、《脉证方要》等书。

  • 胃足阳明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胃经。详该条。

  • 骚羊古

    见清·刘士季《草本便方》。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 头胀

    证名。指头部胀重不适的感觉。可因外感或内伤引起。外感多因湿热蒸郁所致。《伤寒绪论·头胀》:“头胀者,气虚火炎也。冬温、风温、温病、热病、时行、中暍、中暑,多有头重胀痛,皆是湿热火气内燔,慎不可用发散药

  • 红肿涩烂沿眼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症与眼弦赤烂同,参见该条。

  • 心黄

    三十六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心黄者,目赤,舌上生疮,心闷喘急,多言无度,或笑或嗔,微微汗出,口干舌短,起卧不安,神思恍惚,小便赤难,心下胀满,状如风火,悲哭,手乱捻物者难治。”治法用生地

  • 毛荔枝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韶子之别名,详该条。

  • 大便难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营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