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黄芪、人参、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白术、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地黄、陈皮(去白)、阿胶(炙燥)各一两,当归、白芍药、牛膝(酒浸)各三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
病证名。脾胃虚寒而致的呕吐。《活动心书》即冷吐。其证乳片不消,多吐而少出,脉息沉微,面白眼慢,气缓神昏,额上汗出,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或伤宿乳,胃虚不纳而出。宜温胃去风,除宿冷,用当归散,水煨姜陈
推拿手法名。又称爪法。用指甲按压穴位。用力较重而刺激面积较小,为开窍解痉的强刺激手法。常用于晕厥、惊风等证。《幼科推拿秘书》:“掐者,用大指甲,将病处掐之。”《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之则生痛,而气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医论著作。1卷。清·徐大椿撰于1767年。本书着重剖析医界流弊,以期医家谨慎治疾。内容有误用补剂、内科杂病误治的论述,不同患者如老人、妇女、小儿治疗上的区别,外科病证治法等。倡导因病施治,简明切要。此
【介绍】:明代医家。从化(今广东从化)人。少年时孤贫,在山中打柴为生。传说后来跟从“异人”学医,于是以医行世。用药不拘限于古方,为人放荡不羁,故人称是颠狂废人,因而自称“废翁”。好神仙,并推崇太素脉。
《外科大成》卷二方。缸砂(水浸半月,微煅)、黄花地丁、栀子各一两,黄芩(每斤用皂角仁、侧柏各四两,水煮半日,汁干为度)、黄连、皂角子各二两,青黛五钱。为末,用大柿饼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
即膀胱。详该条。
病证名。亦作玉粒分精。《证治准绳。杂病》:“此证或生于睥,或生于气轮。生于气轮者,金火亢承之证,燥热为重;生于睥者,湿热为重,由土之燥滞。其形圆小而颗坚,色淡黄或白肉色。当辨其所生部份而治之,故曰玉粒
四肢的别称。《素问·汤液醪醴论》:“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