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失信

失信

病证名。指月经不调。清·潘蔚《女科要略》:“若经血之来,前后多少,有无不一,谓之不调,不调则为失信矣。”

猜你喜欢

  • 气壅喉痹

    病名。多由痰毒邪火之气壅塞肺系,肺气闭郁,气机不利所致。症见咽喉肿痛,痰涎稠粘,身发寒热。治宜宣肺气、祛风痰、清热毒。用荆芥、防风、桔梗、蝉蜕、僵蚕、瓜蒌、陈皮、枳壳、法夏、黄芩、梔子等煎服。

  • 蓝膜

    病证名。见《眼科易简补编》。蓝乃青之浅色,蓝膜指眼生翳膜带蓝色者。

  • 手足麻木

    证名。四肢麻木的别称。《丹溪心法》卷四:“手足麻者,属气虚;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详四肢麻木条。

  • 至而不至

    运气学说术语。《素问·六微旨大论》:“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指时令已至而岁气未至,这种情况一般都发生于岁运不及之年,如王冰注:“假令……乙丑岁气不足,于甲子岁当至之期,后时而至也。”

  • 口酸

    症名。指口内常有酸味的感觉。《医学入门·口舌唇》:“肝热口酸而苦。”多由肝热上犯,或肝热乘脾,宿食停积所致。治宜疏肝泄热,用小柴胡汤、当归龙荟丸等方;肝热乘脾,宜左金丸加神曲、龙胆草等;宿食停积而见口

  • 雷伯宗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明初医生。名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精通医术,尤擅长小儿科。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任职太医院。著有《千金宝鉴》,已佚。子野僧、孙时中都继承医业,为当地名医。

  • 大槌

    见大椎条。

  • 毛姜黄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姜黄,详该条。

  • 锁喉

    病名。《咽喉脉证通论》:“风热积于胸膈或酒色郁怒所致。其状喉上下左右红紫肿痛,或帝丁焦黑腐烂,颈项浮肿,痰涎壅塞,声响如潮,气急发喘,眼目直视,额上有汗如珠,身汗如雨,或泄泻清水,四肢厥冷,或腰胁疼痛

  • 法坚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僧。以擅长医术闻名。多为上层统治阶级治病,太祖赵匡胤赐号广济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