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夫子脉诀

猜你喜欢

  • 儿啼

    见《医学入门》,即子啼,详该条。

  • 蒲槌

    出《本草衍义》。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 脾冷多涎

    病证名。又名捏破涎涡儿。《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二: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流出渍于颐上。”治宜温中健脾。用益黄散、理中丸。

  • 肾系阴肿

    疝之别名。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 痰瘤

    病名。清·高憩云《外科问答》:“痰瘤生下腮两旁,或肋腹等处。初起如桃李,渐大如茄,按之绵软,不痒不痛。”《外科十三方考》下编:“痰瘤穿溃后如猪脑髓。”治法:生于上体者宜清上解郁汤;生于下体者宜解下除湿

  • 胡椒菜

    见《救荒本草》。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

  • 苦豆

    ①见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为苦参实之别名。②见《饮膳正要》。为胡芦巴之别名。各详该条。

  • 走哺

    ①古病名。指下焦实热而致二便不通,呕吐不停者。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张氏医通》卷四:“下焦实热,其气内结,不下泌糟粕,而淤浊反蒸于胃,故二便不通,清逆不续,呕逆不禁,名曰走哺。人参汤主之。”②指

  • 黄米花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 黄花鸡骨

    见《江西草药》。为黄花远志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