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髻婆
见《广东中草药》。为臭茉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臭茉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壶卢,详该条。
出《灵枢·经别》。即手太阳经别,见该条。
见《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即石苇散第一方,见石苇散条。
【介绍】:宋代人。撰《守论纂要》10卷,佚。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肛边有漏孔,漏管弯曲,便后出血的病症。相当于肛漏。又《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描写牝痔症状为:“肛边生疮而出血也。”
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即丹痧,详该条。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即迎风流泪。详该条。
即下眼睑。见胞睑条。
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证。参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