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地龙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乳母气机壅滞时,以乳哺儿,损儿脾胃,而生诸疾。《证治准绳·幼科》引《灵秘》和《宝鉴》云:“壅乳成痰涎,涎壅生惊。”“壅乳成妳癖。又吐逆生痰。”
见《滇南本草》。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为川芎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四方。白芍药、甘草。水煎服。治血虚腹痛。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乌梅肉一钱,轻粉五分。同研,不见粉亮为度,如硬则用唾液润之,不可用水,研至成膏,按患口大小,作薄饼数个,以贴毒根,外用膏掩,日易一次,待毒根不痛,落下乃止。治毒根凸起。
因邪气盛而正气尚未虚衰而致的证候。热性病的实证,表现高热,面赤,口渴,烦躁,谵语,或腹满痛而拒按,便秘,尿短赤,舌质苍老,苔黄干糙,脉实有力等。实证所结聚的邪气以气血郁结、热邪、水饮、停痰、食积、虫积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九。指丹毒之严重者。详丹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