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素有胃气虚弱,产后饮食不节,重伤脾胃,胃失和降所致。症见胃脘部痞满不舒。治宜健脾益气,消食行滞。方用导功散。
藏医学著作。宇陀宁玛·元丹贡布主持编著。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末。全书用韵体古藏文以问答形式写成。分四部分:第一部为“总则医典”,共6章。简介了人体生理、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第二部为“论说医典”,共31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方。鸡蛋一个。入瓦罐内煮三、四滚,取起,用银簪扎三、四十孔,再入罐内,加芫花末一钱,同煮一、二十滚,去药食蛋。治瘰疬、痰核、鱼口、便毒初起。
病名。因劳损伤心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心劳实热,口舌生疮,大便闭涩不通,心满闷,小肠热。”可用泄热汤等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引朱南山方。金银花炭、白术、黄芩、连翘各6克,大黄炭2.4克,板蓝根15克,赤芍药、鸡内金各9克,陈皮3克。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化湿消滞。治噤口疫痢,腹痛下痢脓血,口渴烦躁,
舌的边缘。属肝胆。色赤为肝胆有热,有瘀点多主内有蓄瘀。
指肺脏被郁热长期熏灼而发生痿证的病机。《素问·痿论》:“肺热叶焦,发为痿蹙。”病变有两种:①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治宜清燥救肺。②手足痿弱。以皮毛、肌肉枯萎,四肢无力、不能举动为主症。参见痿条。
病名。指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万病回春》卷四:“湿痰嗽者,有痰,痰出嗽止是也。”详痰嗽、咳嗽条。
病名。指内伤饮食兼感寒邪引起的霍乱。《张氏医通》卷四:“伤寒吐利,由邪气所伤,霍乱吐利,由饮食所伤,其有兼伤寒之邪,内外不和,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者,是伤寒霍乱也。”治宜理中、四逆之类,或藿香正气散,胃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