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论著作。4卷。清·章楠撰于1825年。内容有六气阴阳论、太极五行发挥等30余篇论文,杂论医理、诊法及内、儿各科病证证治,并附医案。作者自称要阐明医理、评论诸家之流弊,以警当世。在论述中,结合个人临床
七方之一。方剂之和缓者。适用于体虚而患慢性病证的。《儒门事亲》卷一:“缓方之说有五,有‘甘以缓之’之缓方,糖、蜜、枣、葵、甘草之属是也;盖病在胸膈,取甘能恋也;有‘丸以缓之’之缓方,盖丸之比汤、散,其
书名。清·王廷俊撰于1867年。本书辑录治案十余则,每则详述病程经过,辨析因、症、脉、治,处方附有方解,并介绍历代医家对此病症的一些分析和治验等。
①《说文》:俗称疮痕曰瘢。②病名。如汗斑、雀斑等称瘢。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黄荆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集成》。即百虫窠,见该条。②《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委中者,血郄也。”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伤科汇纂·绘上用手法十四图》。详颊车蹉条。
气功铭文。原刻于一十二面体角柱形玉佩上,约刻于公元前380年前后(即战国初期)。原拓片见《三代吉金文存》卷二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文字记述,共四十五字:“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
见遂生福幼合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