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十六味流气饮

猜你喜欢

  • 休惜痢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休息痢。见该条。

  • 断基

    出《素问·骨空论》。齿龈的根部。

  • 脾胃蕴热吐

    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 手阳明

    出《灵枢·经水》。即手阳明大肠经,见该条。

  • 脚趾骱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脚趾关节。

  • 伏热在里

    体内先有热邪潜伏,或其他邪气郁而化热,致肠胃热积。临床表现为发病时即见咽干、口臭、腹胀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等内热症状。

  • 顺经草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 治肠痈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方。①薏苡仁、桔梗、麦门冬各三两,败酱草、牡丹皮、甘草、生姜、茯苓各二两,丹参、芍药各四两,生地黄五两。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治肠痈。②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冬瓜仁

  • 气针丸

    《奇效良方》卷二十六方。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大黄各四两,牵牛子(取头末,半生,半炒)半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煎汤送下。治久积风壅,心胸筑痛,两胁心胸刺痛拒按,六脉沉伏

  • 闭门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