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属月经过多证型之一。多因素体虚弱,忧思伤脾,中气不足,冲任失固,血失约制所致。症见经行血量过多,或行经时间延长,色淡,质稀,面色白,精神疲倦,气短懒言,或心悸,小腹空坠等。治宜补气摄血,健脾固
见中气下陷条。
古病名。见《儒门事亲》卷六。即脾疸。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蜀葵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即小儿阴囊肿痛。多属肝肾气虚,及坐卧寒湿之地,冷气凝滞,或啼叫怒气,闭击于下,结聚不散而成;亦有因肝经湿热下注阴器所致者。寒气凝滞的表现为阴囊清冷;湿热下注的表现为红肿痛甚。前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猫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移植者,详人参条。
见《本草推陈》。即旱芹。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